
避免倒抽造成氣泡:Flowable Resin 使用技巧與臨床建議
提供可執行的 5 大避免方法與臨床速查表,協助醫師提升邊緣密封與修復成功率。
前言
在樹脂修復臨床操作中,flowable resin(流動性樹脂)因其優異的流動性與適應性,常被用於墊底、邊緣密封或細部修補。然而,有些醫師在實際操作時會發現 氣泡產生 的問題,這可能影響修復品質與邊緣密封。本文將深入探討氣泡產生的原因,並提供專業的臨床避免方法。
為什麼會產生氣泡?
- 倒抽習慣:醫師為了避免材料持續溢出,常會在使用後倒抽推桿,這個動作容易將空氣吸回針管。
- 尖端殘留空氣:若在使用前沒有先擠掉前端空氣,操作時容易連同氣泡一起注入窩洞。
- 推擠不穩:推桿動作不連續或突然停頓,也可能使材料夾帶氣泡。
氣泡對修復的影響
- 小氣泡:通常影響不大,若被覆蓋在下層樹脂中不會造成臨床失敗。
- 大氣泡或邊緣氣泡:
- 可能造成局部機械強度下降。
- 導致邊緣密封不良、染色或二次蛀牙。
- 在美學區,甚至會影響光學效果,出現白點或透光不均。
臨床避免氣泡的方法(5 招)
1) 使用前排氣
正式注入窩洞前,先輕擠出 1–2 mm 樹脂,排除針管前端空氣。
2) 保持穩定推壓
避免斷斷續續的推擠,保持連續動作能減少氣泡。
3) 避免過度倒抽
如需停止,先放鬆推壓讓材料自然停止,而非倒抽推桿。
4) 貼壁由下而上
將 tip 緊貼窩洞底部或壁面,由下而上填充,避免空氣被困住。
5) 合適 tip 與更換
細長/彎曲 tip 需先排氣;如頻繁出現氣泡,建議更換新 tip 並檢查 tip 批號。
臨床提醒: 若尚未固化即可見氣泡,可以探針輕挑破後補少量 flowable;若位於邊緣且已固化,建議去除該層重新補充,以確保密封。
臨床速查表
常見風險點
倒抽回吸、尖端殘氣、斷續推壓、未貼壁、tip 選擇不當。
標準流程
排氣 → 連續推壓 → 貼壁由下而上填充 → 避免倒抽 → 必要時更換 tip。
邊緣密封
發現邊緣氣泡時需重做該層;表層固化前可用少量 modeling resin 或甘油隔氧膠輔助表面平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