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術器械的頻繁使用與高標準滅菌需求,使得「清潔預處理」成為影響器械安全性與耐用性的核心環節。許多醫療人員誤解「高溫高壓滅菌足以確保無菌」,卻忽略術後殘留的有機污染物若未徹底清除,將在高溫環境下加速器械氧化,甚至導致永久性鏽蝕損壞。
器械鏽蝕的真相:不鏽鋼並非「永不生鏽」
不鏽鋼器械若殘留血液、組織液、脂肪等有機物,會與金屬產生電化學反應破壞鈍化層;強酸鹼清潔劑或機械摩擦亦可能刮傷表面,形成鏽蝕起始點。
酵素型清潔劑的科學化清潔機制
蛋白酶
專一分解血漬、肌肉組織等蛋白殘留,降低高溫下碳化風險。
脂肪酶
切斷脂質生物膜與油脂黏附,改善縫隙與關節處清潔。
澱粉酶
瓦解黏液與聚醣殘膠,讓後續沖洗更容易、殘留更少。
以上機制能從分子層級瓦解污染物,減少卡垢與高溫碳化,從源頭預防鏽蝕。

臨床實證流程:從術後處理到滅菌的無縫銜接
01 即時浸泡
術後立即置入酵素溶液(建議 1:200),避免污染物乾涸固化。
02 輔助清潔
複雜結構搭配超音波震盪,水溫 ≤ 45°C,以提升清潔效率。
03 終末處理
高壓水柱沖洗去除殘留,隨即包裝並進入滅菌流程。
採購指南:五大認證指標
- ✅ 多重酵素成分
- ✅ 中性 pH 安全配方
- ✅ 材質相容性
- ✅ 低泡沫、易沖洗
- ✅ 通過 TFDA(台灣衛生福利部)、CE、FDA 或 EN ISO 等認證
進階建議:高價精密器械可選含防鏽緩蝕成分的酵素產品,清潔同時形成保護膜。
延伸閱讀: